悠悠蔺草香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别鑫奥(砚山县第二小学)
杨宗葵(砚山县第二小学)
王岩韬(砚山县第二小学)
辅导教师:
唐黔芳 蒋慧俊
妈妈带着我和两个小伙伴去她的外婆家玩耍。在坐车的途中,妈妈告诉我们她的外婆家盛产席草,而且整个村寨的人都会编织席草。什么是席草?席草怎么编制?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在体验了传统编制席草的技艺后,我们对为什么席草能冬暖夏凉的特性和它良好的抗风性产生了好奇。我们对此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原因。
222
观察蜗牛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李昊起(安宁市实验学校)
章焱(安宁市实验学校)
秦毅涵(安宁市实验学校)
辅导教师:
普绍琼 王一茜
作品研究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对外界的反应及蜗牛的运动。通过观察蜗牛发现:1.蜗牛有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2.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应激反应),比如触角伸缩或者身体缩进壳内。3.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爬行。
222
“无娘藤”真的无娘吗?
荣获奖项:2020年 一等奖
作品作者:
廖睿旭(砚山县第二小学)
张大运(砚山县第二小学)
张玺(砚山县第二小学)
辅导教师:
唐黔芳 沈昌林
我们观察到城市的绿化行道树上缠绕着一些黄色的藤蔓。老人告诉我们这叫“无娘藤”,因为它没有根所以叫做“无娘藤”。这种奇怪植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它的学名是菟丝子,属于一种寄生植物。通过对它生长过程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它不是没有根的。而且它的寄生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也不是能够寄生所有植物。在最初生长的阶段呈现出来一般植物的向光性生长而且还带有绿色。离开宿主后又呈现了绿色还相互残杀。
222
初识光合作用-氧气的秘密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张凌菲(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西林校区)
辅导教师:
周敏
本作品对水族缸里的水下植物在光照下为何会产生气泡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气泡进行收集,最终采用木棍复燃的实验证明这些水下植物产生的气泡是氧气。从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需要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后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22
小鱼不见了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孟姝含(安宁市第一小学)
洪语遥(安宁市第一小学)
辅导教师:
邱玉琼
科学探究纪录片《小鱼不见了》主要研究了小鱼在装满水的玻璃盆中消失的问题,反映了科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到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
222
变黑的苹果
荣获奖项:2020年 一等奖
作品作者:
祁银莲(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马佳能(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范云霄(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辅导教师:
官崇志 杨凤魁
本作品对鲜切水果店防止切开后的苹果变黑进行探究,阐释了削皮切开后的苹果因氧化而变黑的原因,运用实验探究减慢其变黑的方法。
222
含羞仙子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马特斯佳(思茅第四小学)
陈泉颖(思茅第四小学)
辅导教师:
李明强
探究问题:探究含羞草对振动、光、温度、湿度的刺激有无反应。
原理:含羞草对振动有反应,振动大时叶子合拢。含羞草在有光下叶片张开无光时叶子合拢。低温16℃左右含羞草的叶子微微合拢,低温0℃以下叶子会合拢;高温下叶子会合拢。湿度变化不会刺激含羞草做出反应。
222
校园里的鸟儿们第一集 返校日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腾琦清(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
田浩然(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
陈睿(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
辅导教师:
邱卫 孙皓群
同学们每天在学校学习生活,到底校园里有什么鸟类?是什么鸟类?本纪录片探究了黄臀鹎、麻雀、珠颈斑鸠、黑鸫、白鹡鸰、白颊噪鹛、鹊鸲、红头长尾山雀、绣眼鸟的生活习性等情况,表达了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鸟类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成员已受到很好的保护,与时代同步,由校园里的鸟儿们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快乐生活,可以看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222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袁一心(安宁市第一小学)
辅导教师:
邱玉琼
大自然中,很多植物含有天然色素。通过叶绿素提取与分离试验,认识色素。
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根据此原理可以将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出来,形成色素液。由于不同色素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低、扩散速度越慢。
222
“叶饺”之谜
荣获奖项:2020年 一等奖
作品作者:
杨晨浩(普洱市思茅区第七小学)
董傅融(普洱市思茅区第七小学)
陈兆怡(普洱市思茅区第七小学)
辅导教师:
陈杨子菁 董朝东
作品研究了细叶榕叶片的“叶饺”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是虫子所为。为了弄清是什么虫子,学生做了观察对比探究,利用显微镜、手机显微镜,细致观察记录虫子的外形特征,再上网查询相关内容,将观察记录与查询到的疑似昆虫特征作对比,最终确定虫子名为榕管蓟马;通过本作品的探究,学生知道了榕管蓟马这种昆虫,并了解了它的习性以及它和“叶饺”的关系,也从中获得一些思考:害虫也有它的生存价值。
222
峡谷奇观
荣获奖项:2020年 一等奖
作品作者:
褚姚萍(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和娟容(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杨瑷玮(富源县第七中学)
辅导教师:
杨华 张丽芳
通过看似神奇的自然景观。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从实验入手。分析原因,阐述科学道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促进生产生活。
222
认识天牛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汤茗然(庆来学校)
辅导教师:
陈萍
探索自然第一步,从观察昆虫开始。本视频在观察天牛的过程中,能够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从而保持一颗好奇心去不断地探索世界。通过观察天牛的身体结构,可以了解天牛是如何危害树木;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积累知识。
222
造纸术的活化石——傣族传统手工造纸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王媛(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
曾灏宸(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
刘玉薇(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
辅导教师:
匡毅 玉康罕
本作品研究了历史悠久的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术,其制作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纸模捞浆,使纸浆在纸模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揭下就成为纸张。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创造力!
222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曹春晓(昌宁县第二中学)
禹佳发(昌宁县第二中学)
辅导教师:
莫鸿超 杨孟东
作品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反应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科学原理,运用了分组探究,及相互对照的探究方法,得出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的因素,且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呈正比。
222
防疫抗疫小学生在行动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杨昊天(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四完全小学)
罗高涛(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四完全小学)
唐悦(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四完全小学)
辅导教师:
段志菊 赵国清
防疫抗疫,人人有责。我们研究了小学生如何科学防疫抗疫。研究过程是确定研究内容—宣传新冠肺炎科普知识—观看科普视频—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通过活动,让防疫抗疫科普知识走进学生心中,同学们认真学习防疫抗疫知识,提高防护意识,加强体育锻炼。我们呼吁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用不同形式来防疫抗疫,齐心协力赶跑新冠这个多喝点,向抗疫英雄致敬,学先锋,做先锋,争做“防疫小标兵”。
222
降落伞下降快慢的秘密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曾灏宸(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
刘玉薇(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
王媛(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
辅导教师:
匡毅 玉康罕
小学组:本作品主要探究了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通过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的大小、伞绳的长短和重物的轻重都有关系,而且伞面越大,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伞绳越长,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重物的重量越轻,降落伞下降速度越慢。
222
水体富营养化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杨继莹(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杨惜月(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赵海雪(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辅导教师:
石志兵
本作品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 、实验探究等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问题,反映了“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使藻类大量繁殖,从而造成水体污染”的原理。
222
探究单刀双掷开关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李翊闻(庆来学校)
刘祖宁(庆来学校)
朱梓涵(庆来学校)
辅导教师:
赵云涛 陈萍
本作品研究了生活中双控开关的接线方式,反应了双控开关工作的原理,运用调查法、对比法法,得出双控开关内有三根接线柱,只有两个开关的同一触点想连时电器才会工作的原理。
222
盛夏蝉鸣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张芮溪(普洱第二中学)
罗树峰(普洱第二中学)
辅导教师:
许玲灵
研究问题:蝉真的是因为天气炎热才大声歌唱吗?影响蝉鸣的因素是什么呢?所有蝉都会鸣叫吗?
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观察记录——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夏日蝉鸣并不单纯的是因为夏日的炎热。影响蝉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温度,湿度,光线强弱,季节等综合因素的搭配,才有了夏日蝉鸣。
222
制作口罩回收箱
荣获奖项:2020年 一等奖
作品作者:
刘安泽宁(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罗彧杨(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李仁和(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辅导教师:
杨海斌
2020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用完的口罩都去哪儿了呢?不乏有人随意丢弃,这样既增加了再次感染的风险,又污染环境,根据调查结果和采访情况,我们开启了设计和制作废旧口罩回收箱之旅,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不断改进,我们完成了废旧口罩回收箱模型的制作,它的具有无接触投放废弃口罩,安全高效双重杀毒,密闭性好,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位置设置灵活不受限制等优点。
222
桃子变形记——家庭水果保鲜探究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李欣瞳(昆明市盘龙小学映象校区)
辅导教师:
田洁 梁涵
作品通过影像展现了对家庭中常见的水果保鲜方法的学习、实践、观察、及原理探究过程:一、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家庭常用的水果保鲜方法;二、市场调查,探寻水果保鲜剂;三、到桃园采摘新鲜桃子;四、将10个桃子编号并加以处理,保存在不同的环境中;五、12天对10个桃子分别拍照记录,形成观察日志。六、借助观察记录,对影响水果保鲜的温度、湿度、透气性及致病菌情况进行研究。最终对家庭水果保鲜提出有效建议。
222
大蒜能否鉴别野生菌有毒?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陈欣玥(弥勒市古城小学)
李紫梦景(弥勒市古城小学)
罗浩仁(弥勒市古城小学)
辅导教师:
马俊 梁金焕
每年6月,云南进入野生菌上市旺季,很多人戏称“试毒大会”。在云南,很多人认为大蒜和野生菌一起炒,大蒜变黑说明有毒不能吃,反之则可以吃。我们为了这一说法,找来公认可食用的白牛肝菌和不可食用的野生毒菌一起和大蒜加热,看大蒜会如何变化?最后,通过采访疾控中心医生,让医生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大家科普:怎样鉴别可食用野生菌不可可食用野生菌?中毒有哪些症状等。
222
清水煮鸡蛋的实验探究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朱烨(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杨啟润(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辅导教师:
杨海斌 袁皓
怎样煮鸡蛋既好吃又最节约能源?煮好的鸡蛋要怎样才好剥壳?通过多组对比实验,我们找到了最佳煮蛋方法:用冷水煮+闷的方法,水沸后闷7至9分钟鸡蛋可以达到理想状态(熟了偏嫩),此方法耗电量最低,而且随时间的增加,耗电量不变;在鸡蛋大头处磕一个小坑,不论是用煮和蒸的方法,都容易剥壳,剥壳后蛋白表面光滑,剥壳所用时间也最短。通过实验,我们不但学到了煮鸡蛋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科学兴趣,提高了我们的探究能力。
222
探秘酸笋豆腐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廖然涵(普洱市思茅区第七小学)
林远舟(普洱市思茅区第七小学)
董傅融(普洱市思茅区第七小学)
辅导教师:
董朝东 陈杨子菁
作品探究了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邦河村的农家自制酸笋豆腐的制作方法。发现豆腐后,对该豆腐的制作技艺产生兴趣,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制作材料后,对比相同性质的材料进行了实验,测试两种材料为什么制作出的豆腐质地不同。希望通过探究,能让更多的人记住这道快要失传的传统手艺,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继续传承。
222
木流牛马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李晨恺(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
张哲(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
辅导教师:
李于骁 张永智
从传统文化中学经典,看经典、悟经典,再制作、再创新。视频通过木牛流马手工制作,分析其运动原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意识。
木牛流马的运动原理为:木牛在斜坡上,当压下尾部时,重心与支点不在同一垂线上,(重心在前)产生转动力矩,越过平衡位置时,(重心和支点在一条垂线上)由于惯性,动能转为势能,又产生相反的力矩,反转。使木牛憨态可掬的一步又一步的向下运动。
222
漫游太阳系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黄格(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邵礼阳(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尹显仁(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辅导教师:
陈超 潘跃松
按一定比例把太阳系缩小到几公里,带着观众一步步了解八大行星的大小和与太阳的距离,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太阳系,最后介绍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大小
222
爨宝子碑磨豆腐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缪志祥(曲靖市第一中学)
钱九熙(曲靖市第一中学)
王茜(曲靖市第一中学)
辅导教师:
徐泽欣 毕世良
研究的科学问题:爨宝子碑如何通过磨豆腐的过程得以保存?
反应的科学原理:豆腐水里有钙,磨豆腐的过程就是给石碑补钙的过程。
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对比法,实验法。
得出结论:爨宝子碑在磨豆腐的74年里,以碳酸钙的形式补充钙物质,填补了砂石中的间隙,使其质地更紧致,才能让此碑得意如此完整的保存。
222
夏至之约,遇见日食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杨著妍(昆明滇池中学)
李璟伦(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书林第一小学)
辅导教师:
杨让泓 张颖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我国南方省份在日食带内。一些省区出现了金边环食,虽然昆明没有出现在日环食带内,但作为天文奥赛的资深爱好者,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到社区去进行科普宣传。我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日食的发展过程,我们还用镜头,记录了来参加活动的人群看到太阳真面目和日食发展过程后的欢喜。宇宙之大,充满奥秘;人只要有心,必能发现宇宙奥秘。用发现的眼光,一起来看“夏至之约,遇见日食”。
222
厨余垃圾变有机肥料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柴嘉琪(玉溪第四小学)
包一辰(玉溪第四小学)
包芸僖(玉溪第四小学)
辅导教师:
童菊华
作品《厨余垃圾变有机肥料》真实记录玉溪第四小学柴嘉琪一家10个月来,利用厨余垃圾变植物肥料,种植出花卉、绿植、有机蔬菜的全过程。视频中介绍了柴嘉琪家怎样对厨余垃圾再进行分类,堆肥、然后对植物施厨余垃圾变的肥料。让厨余垃圾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222
雨伞背后的秘密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吕温纳(宣威市第一中学)
李晓琦(宣威市第一中学)
辅导教师:
张加惠
探究了雨伞为什么不漏雨的科学问题,应用了做实验和类比的科学探究方法,验证了大气压强和水分子表面张力的科学原理,得出了结论,雨伞不漏雨是由大气压强和水分子表面张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222
昆明市作为可食用动物的外来物种调查
荣获奖项:2020年 一等奖
作品作者:
毛俊杰(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牟宇曦(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辅导教师:
张娜
作品研究了 昆明市作为可食用动物的外来物种调查;
科学原理:昆明市作为可食用动物的外来入侵物种现状及市民了解情况,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
作品运用了调查法;
得出了以下结论:
1.提高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
2.对确实需要引进外来物种时必须有严格的科学论证和申报审批手续;
3.出入境部门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查;
4.对可食用的外来物种在保证食品安全下可放心使用,但个人不要养殖或放回自然。
222
小小化学实验室之炼晶小队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段吉辰(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阴景轩(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许一诺(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辅导教师:
白璐莹 周琳惠
人类从事晶体生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前后。那时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从海水中获取食盐晶体的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单晶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推动了晶体生长理论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始于对化学元素的好奇,我们产生了探索物质材料构造和变化的小实验。
222
芳香烃拐角遇到气球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王左霖奇(保山市实验小学)
辅导教师:
左智威
柑橘类水果的果皮中含有黄酮、柠檬酸、芳香烃的化合物,芳香烃对橡胶的溶解性很强,这种化合物遇上气球中的乳胶成分,表层较薄的地方就会爆裂会使气球的乳胶层变薄、破裂,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22
晴雨花的原理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祖海(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中学)
辅导教师:
许超
天蓝色的纸花先在水雾的湿润下,花瓣从天蓝色逐渐变为粉红色,后在吹风机的烘干下,花瓣又变为天蓝色。这是魔法还是科学的奥秘?让我带领你走入晴雨花变色的真相。
222
不同形状物体稳定性的对比
荣获奖项:2020年 二等奖
作品作者:
黄熙博(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
辅导教师:
尹芃 杨娟
作品从为什么各种桥梁都是圆柱体入手,探究了圆柱体,三棱柱和长方体在抗风,抗压等方面谁的稳定性强。通过圆柱体流线型结构分压等特点验证其稳定性最强。如果所用材质密度相同时,圆住柱体的支撑力最好。因为材质的强 度和硬度(对抗弯曲的能力)与它的形状有关。空心的圆柱体是最强的结构比方柱、三角柱强固。圆柱因没有转角处与接角处,所以支撑力大于其它柱体。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