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一中沾益清源学校 刘昊洋
白驹过隙,短短几天的科学营,让我收获颇丰,深有感触。在专题教育片《云南大学生态学八十年》中,钟扬教授和同行科研者去找种子时,他没有选择人人都去的地方,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路程远、海拔高的地方,那里的种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就是这份独一无二恰好填补了中国生态学的空白,为中国生态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钟扬教授在寻找种子的过程中,在沿路的学校开讲座,成为了一名名藏族儿女的引路者,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成了植物学家,变成了像他一样为祖国奉献的人。一路上,钟扬教授经常发生高原反应,但是他都会克服身体上的不适,毫不松懈地探求着每一朵花、每一片绿叶、每一粒种子。这份坚持梦想、迎难而上、无畏艰险、严谨细致、百年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余迪求老师从介绍旱稻到谈论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中,我体悟到,我们是为自己而学习,不是敷衍了事,为了完成任务。自己能够安心、专注的学习,离不开父母、学校、社会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所有人。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跟踪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才能有新的创造、好的创造。
在游览云南大学校园时,骄阳似火,带着稚气的我们稍显疲惫,但给我们讲解的老教授却一点也不累,神采奕奕。我们作为初升的太阳,为何身体素质还跟不上前辈们?仔细一想,这都是老一辈科研学者年轻时艰苦奋斗,在田间、在山上调查研究的劳动结果。老教授还和我们讲述了云大建校时的故事,在云大初建时,中国正处于危难时期,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学者们的斗争,抗日怎能取得胜利,学校怎能教书育人,怎能培养出救国的人才。
走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门口,我就感觉到了实验室庄重的氛围。由研究生带队,我们参观了许多实验室,功能不一,设备不一,但许多实验室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实验室里面都是闷热的。在我们亲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双手所带的硅胶手套一会儿就被汗水浸湿了,而在这做研究的科学家们,从早到晚都要工作。而且还有很多实验室,一进门就可以嗅到难闻的气味,在里面一会儿就头晕目眩,而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已经习惯了,这份熟悉,就是他们长期扎根于科学研究的最好展现。这份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和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由三校联合创办于抗日时期,联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经过了无数的磨练,在他们心中,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教室。虽然由于战争,身处嘈杂的环境中,但他们依然能够安心的学习,这就是他们能为救国、能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原因。陆军讲武堂,从创办到关校,培育了数百名军官,他们先后为抗战、新中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两所学校,是中国抗战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教育历史上的奇迹,是抗日时期中华文化的延续,是不能够被忘记的。
在澄江化石博物馆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化石,来源于不同的地方,但它们都是由一位位科学家,顶着大太阳在陡峭的山上挖掘出来的。每一块化石上都记录着远古时期的故事,每一座化石群里都叙述着生命的大爆发。一路学习着,科学家们的无私无我的专研精神,始终感染着我。
在这次科学营活动中,我还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到云南位处珠江、长江上游,云南的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经济带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制定出一套适合云南环境保护的方案,正是这份辛勤付出,才有我们今日的绿水青山。
每位科学家、科研者都为中国学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照亮了中国学术前进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加倍努力,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传承好优秀科学家的精神,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科技人才,为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