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首页 > 详情页

营员眼中的科学营 | 初识南大——2025年南京大学分营活动花絮

本文发布于:2025-07-17 来源:曲靖微科普

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仙林校区的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入眼帘的校园美景,心跳与悬挂在胸前的营员证一同轻轻颤动。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生,能够踏入这座百年学府的殿堂,仿佛一场精心设计的梦境。开营仪式上,那位白发苍苍的院士走上讲台时,我并未预料到,接下来的一天将成为我认知版图上的一次重要勘探。

院士的讲座如同一把精巧的地质锤,轻轻敲开了矿产资源世界坚硬的外壳。院士特别强调了中国矿产的"卡脖子"困境,他眼中闪烁的不只是学者的睿智,还有长者的忧思。"每一块矿石都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他的声音不响,却重重地落在我心上,"而读懂它们的故事,需要你们这代人的不懈努力。"

午间的矿石展览让上午的理论长出了触手可及的形态。我俯身观察一块方解石,它的金属光泽中仿佛藏着无数个棱镜,将头顶的灯光分解成细碎的光谱。旁边的一位同学惊呼着指向孔雀石那漩涡状的绿色纹路,我们相视一笑,共享着发现自然奇观的喜悦。这些沉默的石头突然都有了语言,诉说着时间的魔法。

校史馆的参观则让我经历了南大的过去。黑白的照片里,年轻学子在战火中保护图书仪器;发黄的手稿上,教授们用整齐的小楷写下的批注力透纸背。在"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称号背后,是几代人用坚守教育的史诗。玻璃柜中陈列的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毕业证书,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而更震撼的是证书背后那个在抗战烽火中仍坚持办学的故事。此刻我忽然明白,大学不仅是空间的存在,更是时间的承诺。我欣喜地用刻有"南大"的印章记录下这弥足珍贵的时刻。

傍晚的报告厅里,招生老师的介绍为南大画出了清晰的当代肖像。他展示的"三三制"培养方案像一张精心设计的地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勘探知识的不同矿层。当屏幕上出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时,我注意到前排几位同学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脊——简单的八个字里,浓缩着这所学府对理想学子的全部期待。

暮色中的仙林校区渐渐亮起灯火,这一天的经历如同一次成功的钻探,从矿产资源的物质世界,到大学精神的文明层积,我触摸到了知识矿脉与人文脉络的双重馈赠。那些矿石的结晶与校史中的故事,在此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压力的锻造,都会在合适的条件下显现出内在的价值。

回到宿舍时想起"南京大学"四个鎏金大字,我不再只是仰视它的光环,而是开始理解这所百年学府如何将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传承冶炼成独特的教育合金。相机里新得的矿物标本照片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将成为这次研学的物质证明,而内心激荡的那份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望,才是真正值得带走的珍贵矿藏。在这个星辉斑斓的夜晚,一粒名为"梦想"的种子,已悄然落入心田的沃土。

作者:曲靖市第二中学营员-刘志睿

文章主题词: 南大科学营 曲靖市 第二中学营员
(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