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7月20日傍晚的天空格外澄澈,云起云涌在天上翻滚,乘着火车,激动与期待在心里翻腾。
你好啊!科学营!——我这样想着。
初到云大,老师和志愿者们耐心地帮我们登记,分发营服,带领我们入住宿舍,大到床铺用品,小到蚊香衣架,事无巨细。他们全程如初的陪伴和帮助,让云大之行充满温暖。在之后的讲座中,又了解到耿宇鹏教授为举办这次科学营付出的努力,候先光教授冒雨为我们讲述他发现澄江化石群的经历,以及刘煜教授从东陆校区驾车1个多小时为我们补充研究古生物的方法和意义……让我更加懂得这次外出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和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他们以行动为我们竖起灯塔,无一不体现着:青春梦点亮科技梦,用科技梦助力中国梦。
从西南联大旧址到陆军讲武堂,我们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红色时代,跨越时空品味当时艰苦卓绝的求学之路,体会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走过朱德,叶剑英等革命元帅的展馆,仿佛心中也接收到了来自英雄热血的澎湃信号,不怕苦不怕险,奋勇前进;看到条条鲜艳的红领巾在烈士墓旁的铁链上迎风飘动,耳边不断回荡着天安门广场上青年一代铿锵的承诺——请党政心,强国有我!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时代巨轮缓缓向前,身为高中生的我们也该做好掌舵的准备,不忘前辈所念山河,不忘历史赋予使命,紧跟前辈步伐,向榜样看齐,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发展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增砖添瓦,将自己的梦想放飞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当生物课本上的PCR仪就近在眼前时,头脑中反复涌现的竟只是生硬的文字过程;当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发现所学浅薄,所见甚微;在实验室中我目睹了恒温摇床的工作,见识了超净工作台的精细,认识了旋转蒸发仪的原理,才深刻体会到生物技术的强大。除此之外,显微镜下的四球藻、果蝇让大家发出阵阵惊叹,熊蜂的拉绳实验让人不禁啧啧称赞"昆虫真聪明”。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小动物,在实验室里就是主角,在它们身上,一项项科研星火在隐隐闪耀。
学长学姐为我们热心讲解,将知识技术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形象地概括成易于我们理解的具体事例。在参观学习中让我们更好的体验大学生活,同时设身处地的给我们提出学习生活中的建议,为我们答疑解惑。在原本休闲娱乐的假期,实验室中依然不少他们专注实验、数据分析、改写论文的身影,坚定执着地搞科研,热爱科研,用行动为我们做出坚持不懈的榜样。
榜样从不缺席,只是形式多样。如果说,大自然是一位诗人,那么化石就是它记录斗转星移的绝美诗作,它是我们追忆历史的凭证,是默默静躺于整个时代的榜样。无论是脉络依稀可见的藻、贝,还是骨骼分明的三叶虫,这些来自遥远时空的遗骸保存着命的源头,给人以无限遐想。看到动植物标本活灵活现的陈列在展柜中,我竟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些生物与我们一同生活在地球村,却正在因人类的活动痛失家园。每一只面露惊恐的小动物都代表了一个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多角度多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穿梭于各个展馆之间,就如同置身于几亿年进化的过程中,叹为观止的同时也耐人寻味,大自然是如此的鬼斧神工,而人类的我们存在的1s是如此渺小单薄。
在这次科学营中,我最深刻的体验还是亲自动手环节:由陈栋梁学长带领我们进行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前期准备工作;手握尖角锤去澄江亲自感受敲开化石的欣喜;在云大校园里经行样方调查,测算盖度,理解优势种;还有小组合作完成的科学实验设计,在激烈的讨论中力求实验科学性,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的前人思想在此时更加显著。
科学营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几分不舍中即将迎接新的征程。云大的一花一草、一楼一亭、一饭一食将在我的心里长久回味。在科学营里学到的知识,获得的启示,还有学长学姐以及老师们的钻研精神,科学启迪将永远成为记忆中的芳香,伴随着我前行的脚步。最后,衷心感谢科协和教育部为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感谢老师,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感谢每一个在科学营里帮助过我们的人!
文章主题词: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云南大学分营
营员日记
(作者:曲靖一中沾益清源学校 金凤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