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校师生致谢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云南大学分营

本文发布于:2021-07-30 来源: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云南大学校歌

2021年7月20-26日,云大分营第三小组十位来自昆明滇池中学、昆明三中和昆工附中等五所学校的高一高二同学在康实老师带领下走进云南大学耿宇鹏教授团队精心策划组织的首个云南省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在这里,来自省内部分州市的60名学生入营,开启为期一周的“科普”生活。共同度过了难忘而充实的七天。

巍巍西山傲然卓立,茫茫滇池胸襟宽广。我们优秀的云南大学,学海吞吐,兼收并容,像西山一样,如滇池一般。在这海拔极高的云南高原上,北极星都仿佛“低悬”于上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赤道与我们距离都要近一些。我们云南气候那么温和,物产那么丰饶,一年四季都是我们学生读书的好时光,探索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刻苦学习新知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才;我们要奋力追求科学真理,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水平。成为民族优秀的人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希望!开营仪式上,云南大学科协办公室主任耿宇鹏表示:“希望这次活动不仅传播科学知识,还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参与度,实地参观、动手实践,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领悟科学家积极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本次“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云南大学分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大学承办,属于省内高校第一次承接全国系统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图:昆明滇池中学高一1班张娅同学(三组队长)接受云南网采访

整个过程中,每位营员都深深感受到云岭学者对青年学子的深情厚谊和殷切希望。恰逢今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举办之际,本次科学营分营以“神奇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为大家设计了丰富多样、干货满满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探索活动,包括“生物多样性与进化”名家系列4场讲座、参观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等。指导教师将带领学员们亲自动手挖掘化石,以及寻找、识别、比较、鉴定寒武纪化石等。师生们还与云南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多个重点实验室人员交流沟通,了解实验室人员的科研日常。

这些日子里,我们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聆听名家大师精彩报告,参加科学探究及趣味文体活动等。感受科技魅力、科学家精神,进而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增进各学校不同民族青少年间的友谊。

对我们小队而言,最最难忘的莫过于课题研究的曲折历程。我们的孩子写道:“尝试用斑块-廊道模型解决人象冲突,这个课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历经了二次波折。首先,刚刚初识的我们对选题产生了许多"纠纷 ″和强烈分歧,在耿教授、德政哥的多次引导下,最终才确定来讨论人象冲突。“其间,不管我们争辩到多晚,随队的云大生态与环境学院吴兆录研究员都第一时间给我们不同方向的研究线索和宝贵建议。“白发苍苍刚从沙漠科考回来的老先生总是给出学术界对人象冲突不同的观点,忙碌了一天的耿教授坐在我们中间帮我们理清思路——“你们好好想想通过哪个方面来解决这种冲突。“机智风趣的张德政老师总是能挑起我们最敏锐的思路——“我们想到了用食物来利诱大象,从我改变大象的线路而解决人象的冲突。”然而,这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个故事《猎人回归》,知道了这种利诱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改变了思路,在这时我们又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研究,不知道它的方向是什么。然后经过了小组的激烈讨论查找资料 ,开始研究在不同情况大相对于食盐的需求量。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情况——幼年大象与成年大象,雌性大象和雄性大象,健康的大象与不健康的大象分别对食盐的需求 量。但是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经过仔细的思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于是我们要改变了思路。这次,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仔细地思考着。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找到了新的思路,我们想运用“斑块——廊道模型”在解决人象冲突。在这一次我们小组做课题之中,我能感受到科学家们其实比我们更难,条件更加艰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而我们所考虑的只是冰山一角,微不足道 。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之中遇到困难,我们学会了迎难而上,勇于克服它们,战胜它们。”

亲切和蔼的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兆录教授的格言是: 放眼国际前沿,立足本土实践;论著一丝不苟,生活随遇而安。在几天的小型生态“考察”中,我们深深地被整个云大教授博士团队的认真坚韧、言传身教深深打动,他们锲而不舍的伟岸身影历历在目,正如老人在百度上的一首词——

自述: 《忆秦娥·根藤》

天上口,

明清安居腊山洼。

腊山洼,

草木葱翠,九龙作画。

故翁精明置家业,

儿孙秉志闯天下。

闯天下,

春城为基,五洲为家。

虽然初学乍练,最终,经历好几个打着手电的不眠之夜,昆明滇池中学的同学们和新结识的好朋友们在激烈的争论中战胜了自己,终于,我们是结题答辩中每一份子都出色地演绎了十人共同答辩的大考验!因为年轻的我们刚刚认识几天,所有人都深深为我们捏了一把汗,耿教授激动地站起来为我们点赞,赞誉我们是所有团队中唯一参与度最高、难度最大的组合!虽然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最开心的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汇报得有声有色,赢得了专家的认可。专家们对每个小组的报告做出点评,让营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此次科学营,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科研的精神和思路,也在讨论和集体生活中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收获颇丰!

昆明的雨,在我们活动中意义重大。记得科学营第一天,营员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大学博物馆等,体会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晚上营员观看《无问西东》中有关西南联大的片段,对西南联大师生在铁皮屋子里“静坐听雨”的情境印象深刻。

巧合的是,在第二天的讲座中,著名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是冒雨前来给同学们分享1984年如何发现澄江化石群的故事。侯先生的衣服被雨淋湿,但轻松的说,这点雨不算什么,在挖化石时会经常遇到大雨,野外无处躲避,只能打着伞站在雨中,直到雨停。这和西南联大师生的“静坐听雨”何其相似,令现场学生非常感动。

科学营最后一天,侯先生的弟子刘煜教授出场,以澄江节肢动物化石为例,为营员讲解石头里的奥秘。他图文并茂展示了在化石中保存的生物照片,介绍平日古生物研究的基本研究内容和应用等,最后由科研问题延展至讨论人类命运和哲学意义。讲座后,营员们和带队老师都积极向刘老师提出各自的疑问,有的营员拿着小时候拍的化石照片在现场请教老师,展现出对古生物知识的热情。

从西南联大师生到侯先光先生,再到他的弟子刘煜教授,历史向前发展,艰苦的奋斗精神亘古流传,博物馆之行和名家讲座,真正让同学们体会到何谓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

结营仪式上,本次科学营的负责人耿宇鹏教授介绍,本次科学营精心设计各项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程,重点突出3个特色:

1. 传播科学精神

科学营将西南联大博物馆的参观访问与名家讲座在内容上有机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精神的薪火相传,充分发挥名家大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2.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营也带领营员去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等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科研的魅力和意义。

3. 关注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营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亲自探究。

耿宇鹏教授说,希望同学们不仅通过科学营增长见识,也从各位专家学者身上学到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将掌握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学习中去。祝愿同学们早日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怕艰苦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昆明滇池中学高一1班范睿航同学(四组队长)致谢云大给我们提供优厚学习资源

友谊恒久远,探路永相传!当老师翻出了最初相遇我们第一场讲座云南大学余迪求教授的《旱稻资源,大有乾坤》最后一页的寄语,看到所有大中小朋友们最初的笑脸和坚持下来的认真,让我们铭记——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感谢云南大学!加油,后会有期!

我们写给云大的话

东陆云大,薪火相传 ,踵事增华,学基愈盛。徜徉于这样一所历史名校中,雕梁画栋,端庄典雅,金碧彩绘,楼台巍峨,心生仰之弥高之感。这里窗明几净,水木清华,有凉城美景,亦有人杰地灵。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昔日的号角已然逝去 ,他年的硝烟已然消散。斯人已逝,心中犹念,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未来 。历经百年 ,造就人才,精研学术,多少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 ,以成长为强国之栋梁,春秋代序,物换星移 ,唯愿此处,英才茁壮,誉遍瀛洲,百尺竿头 ,更上层楼 。

远古祖先在这里发端,开枝散叶,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处山水之间,凭栏临风,谁道,群山叠翠下 ,沉睡着万年的风华。

——昆明滇池中学高二年级 王瑞

——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 魏佳怡

——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 颜佳怡

2021年7月20日,今天是入营的第一天。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我们踏进了云南大学的宿舍——带着灰尘、没有被褥的稍简陋的四人间里头。在举手无措之际,带队老师和志愿者带领我们安置好行李,来到二楼领取被褥。一个枕头,一床被套和棉被和一套床垫。结识了舍友之后,大家开始各自打理自己的床铺。共同打扫宿舍里的垃圾,整个宿舍逐渐明亮起来;擦去床板上的石膏,栏杆上的灰尘,桌子,衣架上的污垢之后,整个宿舍变得窗明几净。大家都累的满头大汉,但脸上都挂着笑容爬上床铺开始铺床,先垫一好床垫,左右双手抓住蓄力向前一扔,爬到床上整理整理;放上枕头与枕头垫,于是,一个整洁的床铺就完成了 !…… 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我们沿桥而上,期盼着晚饭的到来。虽然都有些想家或是惆怅,但我们都如将一切困难踩在脚下般的向前走着,去往餐厅。

——昆明滇池中学高一1班 杨小偲

在游览云大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涉及的。

古往今来,多少义士精忠报国,吟唱出了一曲曲忠义,在这陆军讲武堂内,我们寻求前人的脚步,回溯历史。我们不会忘记英雄的名字,不会忘记雄狮觉醒的背后充斥着到鲜血与生命。

放眼古今中外 ,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生命科学的研究更是对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足够的了解,人类才不会被物种进化所淘汰。

——昆明滇池中学高一年级 罗雁泽

最后,衷心感谢耿教授团队!开营第一天晚上看的《无问西东》片段,我们又重温了。《无问西东》的英文名为Forever Young,青春就是太阳没有迎面而来,是我在朝着它奔去。有了这份勇气,我们便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关注昆明滇池中学的大小朋友们,感谢陪我们走过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云南大学分营的每一帧!让我们共勉——

在你最美的岁月里,请勇敢做自己。

因为,你,独一无二。

因为,你,最为珍贵。

愿我我有情有梦,有血有肉,也甘愿做个英雄,向死而生。

愿你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文:高二3班王瑞、带队教师康实、高一1班杨小偲等

图:感谢云大老师们和昆明滇池中学、昆三中及兄弟学校营员朋友们热情供图

文章主题词: 科学营 云南大学分营 青少年
(作者:昆明滇池中学 康实)
评论(0)